软化剂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软化剂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北京全面落实河长制荡河湖之污还清水于民

发布时间:2021-01-08 18:19:48 阅读: 来源:软化剂厂家

“河长制”是国家水治理体制和生态环境制度的重要创新,对改善河湖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全面推行河长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北京市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以坚定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全面推动河长制在北京落地生根,持续推动各项任务的落实。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配套制度推动工作落实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河长制工作,于2017年7月19日印发《北京市进一步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方案》,建立了市、区两级总河长、副总河长和市、区、乡镇(街道)、村四级河长体系,明确了河长制工作主要任务,推动河湖管理保护向系统化治理、精细化管理转变。本市由市委书记和市长担任市级总河长,由市委、市政府分管市领导担任市级副总河长,由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分别担任14个流域的市级河长。各河湖所在区、乡镇(街道)、村均分级分段设立河长,由同级党委(党组织)或政府领导担任。本市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四级河长体系基本建立,明确各级河长5900余名,实现了全市河湖河长全覆盖。各级河长名单已在市、区两级政府或水务部门网站公布。全市425条河湖分级分段设立河长信息公示牌4055块。市、区、乡镇(街道)均制定下发了本级河长制工作方案以及会议、巡查、督导检查、信息报送、信息共享、验收办法和考核等7项配套制度。另外,本市还建立了检察机关、公安机关与水务部门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纪检监察机关对河长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机制,有力保障了河长制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2018年伊始,市领导分别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了永定河和北运河水环境生态建设工作,并对基层落实河长制、河湖管护的突出问题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各流域市级河长联络办公室均制定了市级河长2018年巡河调研与督导检查计划,力求察实情、看实效、见问题、重落实。截至6月30日,今年市级河长巡河25人次批示34件次,区级河长542人次、乡镇(街道)级河长8853人次。

推动水环境改善满足市民对优美生态的追求

近年来,本市坚持把河长制作为助推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着力完善河长制体系,强化系统治理,以水清、岸绿、安全、宜人为目标,推动首都水环境持续改善,不断满足首都市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加强顶层设计,丰富工作内容,推进标本兼治。落实中央河长制六大任务,结合北京实际,进一步细化实化,明确提出要全面落实三查(严查污水直排入河、垃圾乱堆乱倒、涉河湖违法建设)三清(清河岸、清河面、清河底)三治(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治理、水生态治理)三管(严格水资源管理、河湖岸线管理、执法监督管理)责任,着力推进水环境治理由单一河道治理向流域系统治理转变,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由治标向标本兼治转变;坚持“四个抓起”,践行“五个保水”,推进系统治理。坚持治水从治村抓起、保水从保绿抓起、节水从种植抓起、管水从沿岸抓起,重点发挥河长的统筹协调作用,推进水岸共治。推进上游保水、库区保水、护林保水、依法保水、政策保水,推进系统治理;深化“三长”协同,加强纪检监察,创新工作模式。建立检察、公安部门与水务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形成保护河湖生态环境工作合力,探索“河长+检长+警长”工作模式。检察机关与水务部门建立了联席会议、检察观察员、工作通报、线索移送等8项工作机制,协同推进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保护工作。

建立倒逼机制,突出四个结合,形成协同效应。探索建立以城市副中心水环境改善倒逼上游地区截污治污、以消除黑臭水体和排污口整治倒逼各区加快汇水区截污治污、以严格执行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倒逼各区落实治污责任“三个倒逼机制”。突出抓好河长制与“疏解整治促提升”、与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作重点、与美丽乡村建设、与市委环保督察工作“四个结合”,初步形成党政同责、部门联动、市区协同统筹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格局;激发民间活力,扩大社会参与,营造良好氛围。再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好图景,既非一日之功,又非一己之力,需要全社会、全方位的共同参与。随着河长制工作的不断深入,激发了社区群众和民间组织保水护水的热情,“当班河长”志愿巡河队、西城大妈护水队等一批护水巡河队伍长年坚守一线。加强政企合作,共同推进亮马河水环境治理,成效明显。社会各界热切关注,踊跃参与,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共建共治共管共享的良好氛围。

全面落实党政同责推动解决河湖重点难点问题

全市16个区的区委书记和区长全部担任区总河长,218名区党委、政府领导担任区级河长。全市330个乡镇(街道)的党委书记和乡镇长(街道工委书记和主任)均担任河长,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担任村级河长。

各级河长认真履职、专题研究,扎实工作、主动巡河,推动解决河湖重点难点问题,河长制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落实河长职责,大力推进水环境治理。针对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建立河长制工作协同机制。强化“条专块统”联动治水,初步形成“市区联动、流域管理、属地统筹、专业管护、社会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建立“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和“一门主责、其他配合”联动工作机制,由各级河长牵头,联系相关部门参与水环境治理,部门协作,增强工作合力。

统筹协调河长制各项任务取得成效

北京市坚持以河长制为抓手,加强工作统筹协调,聚焦攻坚主要任务,着力构建治水管水长效机制,有力促进了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治理、水生态治理等工作,《北京市进一步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方案》确定的各项重点任务进展顺利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将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指标分解到各区,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2017年12月,水利部公布上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结果,本市被评为优秀等级。持续推进节水型区和节水型单位创建工作,东城区、西城区和平谷区率先通过节水型区验收,全市累计创建节水型单位近1.8万个;紧紧围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6557家。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完成100家规模化养殖场治理,粪污治理率达到85%以上。出台《北京市河道水质监测工作方案》,增加水质监测的河道断面数量,全面开展水污染源追溯工作。大力推进实施第二个三年治污方案,完成7座新建再生水厂和1座污水处理厂升级扩建工程,完成265个村的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2%,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0.5亿立方米。加快推进城市副中心16条河流治理、北运河和潮白河2个生态带建设以及城市副中心6个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

通过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系循环、生态治理等综合措施,黑臭水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水环境质量得到一定改善。全市排查出的141条段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全部开工,2017年国家考核的建成区57条段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全面完成,公众满意度均在90%以上。新建污水收集管线697千米,改造雨污合流管线214千米;推进水生态治理,制定并印发《北京市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施方案》,作为京津冀生态环保领域率先突破项目,围绕将永定河建成“流动的河、绿色的河、清洁的河、安全的河”的目标,启动并加快推进官厅水库八号桥水质净化湿地、妫水河入库口水质净化湿地等重点工程建设;严格河湖岸线管理,初步完成区管中小河道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划定工作,并标注上图,加强管理。推进防汛流域化管理,切实保障河道安全行洪,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安全。

房山区落实多项措施形成全民治水新局面

房山区在落实“河长制”过程中,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区级河长以上律下,强有力地带动各级河长及相关单位合力治水。

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各级河长及河长制各成员单位履职。建立“一长三员多段”工作构架。房山区在三级河长体系基础上,组建“一长三员”队伍,包括“河长事务联络员、河湖岸线巡视员、环保水务等专业技术辅导员”,同时各乡镇各村分河分段成立巡查队伍。形成“巡查——整改——通报”闭环工作机制。区政府副区长、区级副总河长每两周对全区河长制工作进行督导,针对重点难点问题专项办理,督导镇、村两级河长落实主体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强化河长带动,倒逼属地镇、村河长及相关单位形成治水合力。区级河长现场办公,针对问题进行检查督办。改变月推进会的形式,区级河长针对河道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办公,截至6月初,区级河长巡河25人次,发现问题100余件。街乡级河长将水环境问题进行梳理,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截至目前,各乡镇(街道)已经整改各类水环境问题91处。从区级层面进行双重督导,推动各级河长履职。区河长办通过闭环工作机制,进行河道水环境问题督导-整改-核实。

为进一步全面推进河长制,加强社会监督,提高全区群众河湖保护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房山区在志愿服务助力河长制上探索创新,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河湖、建设河湖、保护河湖的良好局面。区水务局与团区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保护河湖环境,全民河长行动”(试点)工作方案》,组建10支河湖保护志愿者队伍,开展了巡河、收集水环境问题、清理河湖岸线垃圾等活动。党员助力河长制。区水务系统以“水务党员亮身份,全面推进河长制”为主题自2017年底开展巡河、护河活动,通过党支部包河、党员包段的形式,已开展巡河900余人次,同时,针对巡河发现的水环境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定期向区河长办上报。村民助力河长制。大石窝镇将精准扶贫与河长制工作相结合,通过设立低收入农户农村事务综合岗位,组织成立100余人的“大爷大妈”护河巡河队,队员以低收入农户家庭中身体健康、责任心强的中老年人为主,实施弹性工作机制,根据护河队员自身条件安排巡河时间和巡河范围,重点对河道两岸垃圾进行捡拾,对污水直排、违法建设等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在有效带动低收入户增收的同时,发挥好群众的治水护河作用。

改变“先污染后治理”模式治本而非治标

河道水域环境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部分群众对河道环境保护的主观意识不强,既没有改变长期形成的乱扔垃圾,乱倒污水等习惯,也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河道环境整治工作中,导致“河长”工作压力大,河道环境整治难度大,易反复,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目前,按照中央和北京市的部署,房山区完成全区河道“一河一策”方案的编制工作,通过分析流域水环境现状、确定下一步的管理保护目标、任务及措施,进而提出系统的河道管护方案。并将以“一河一策”方案为抓手,协调各街道(乡镇)和相关部门系统推进房山区的水生态环境治理,确保全区水环境取得明显改善。同时,借助乡村振兴战略良机,解决农村污水问题。2018年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再次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房山区将借助本次良机,针对农村污水治理的短板,加大投入力度,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分步推进完善该流域的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解决该地区农村及城乡结合部地区的污水问题,实现城乡污水治理的全覆盖。除此之外,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各级河长履职。

最后,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水环境问题,缓解“河长”的压力,既要从源头杜绝水域污染,也要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努力形成“人人是河长,全民来治水”的良好格局,只有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到“河长制”当中,才能真正发挥“河长制”的作用。

也是一种美半命题

读2013感动中国有感600字

我感觉突然很自信

美丽的珠江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