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化剂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软化剂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垃圾短信为何屡禁仍泛滥利益链的源头运营商

发布时间:2020-07-21 10:53:35 阅读: 来源:软化剂厂家

今天是“世界电信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齐文婷做了一组长篇报道,揭开垃圾短信背后的利益链。而报道的矛头,直指运营商,认为:绝大多数时候,是运营商的纵容造成了当下垃圾短信的泛滥,甚至,运营商还直接参与到垃圾短信的利益与生产流程中。

以下是虎嗅根据这组报道摘选出的重点内容,标题为虎嗅所加:

泛滥

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组织、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调查显示,2012年下半年,我国手机用户平均每周收到垃圾短信息10.7条,占全部短信息的22.5%。其中,66.3%的用户收到过中奖类诈骗短信,而收到冒充银行扣款类诈骗短信的用户达到52.8%。

数字中的玄机

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移动短信业务量为2321.4亿条,同比增长0.5%;其中,点对点短信量为1247.4亿条,同比下降10.9%;月户均点对点短信量达到52.6条,同比下降11.2%。

对于这组统计数据,普通用户恐怕难以看出短信总体发送量增长和点对点短信量大降这两个数据之间存在的行业玄机。而这正是垃圾短信被疯狂发送的直接证据。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了解,企业或个人发送垃圾短信的渠道主要分为端口类和点对点类等两种。点对点类是指直接通过特定手机号码定向发送垃圾短信;而端口类则是短信服务提供商利用电信企业端口或行业类应用端口等形式群发垃圾短信。

目前,国内垃圾短信发送的主要来源为“端口类”,利用这种方式发送垃圾信息,不仅数量多,而且速度快。而点对点类则为补充配角。

端口类垃圾短信,其发送的端口号码一般以“106”开头,手机用户只需翻阅一下自己近期收到的垃圾短信,就会发现,目前大多数垃圾短信都是以106开头的号码。

与运营商合作多年的电信业深喉人士林方(化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自2008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后,垃圾短信已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但行业却并未因此走向消亡,反而最终修炼成了 “打不死的小强”,这在本质上缘于运营商同流合污造成的恶果。

林方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的垃圾短信产业,已经形成了少数一级代理商掌握运营商核心资源、大量分销商拓展市场的产业分工体系。对于垃圾短信泛滥问题,三大运营商则涉嫌存在屏蔽失效、投诉无用、纵容违规、利益丛生、轮流坐庄等五大问题。

屏蔽失效

林方表示,屏蔽垃圾短信,在技术上完全是可行、有效的,短信发送首先要经过运营商的短信网关,短信网关上设有的拦截机制可以对关键字进行过滤,问题在于,现在很多发送端根本没有对关键字进行拦截,垃圾短信得以畅通无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后发现,在执行中,运营商对手机号卡发送的短信启用了屏蔽机制,也就是说普通用户如果发送带有垃圾短信关键词的短信,达到一定数目(一般为5~10条)时,相应的手机号卡就会被运营商强制关停短信功能。“但是这套屏蔽机制却并没有对运营商自营的106(开头的号码)群发短信产生作用。所以用户收到的很多106短信里面实际都有垃圾短信关键词,如现新房、询、开盘等类词语都堂而皇之地随意出现。”林方说。

去年,工信部曾严打过运营商的商业短信端口,随后各省陆续建立起了屏蔽外省发送来的垃圾短信的防火墙。林方向记者透露,“但是今年以来各省又陆续撤掉了防火墙,让垃圾短信畅通无阻,即使没撤下来的,发送短信的省份的运营商也研发了新技术,攻破了防火墙。这也是大量短信代理商宣称可以做到全国无屏蔽的重要原因。发送垃圾短信,没有运营商的技术配合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所以遏制垃圾短信,还是需要运营商管好自身。”

记者在暗访中也发现,群发短信的公司并未对广告主发送的内容作任何关键词限制,并且可以随时向三大运营商的任何号码无障碍地推送垃圾短信。

怎么应对投诉?

一名垃圾短信分销商的业务员向记者表示,如果有用户将其发送端口举报为垃圾信息来源超过两次,那么下次发送短信时,这名用户将被运营商拉进短信“黑名单”,不再收到垃圾短信,从而使这位用户也不再投诉。

林方说,没有运营商的配合,随时随地、面向全国、三网群发、不限内容、不带签名的垃圾短信群发根本就无法实现。

利益丛生

新华社2008年9月27日对外发布的一则消息称,当时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已达成了一致意见:坚决不向任何企业和个人提供低于每条5分钱的短信服务,并都对此进行了明确承诺。

记者拿到的一份《移动短彩信业务宣传方案》内容显示,中国移动文字短信群发业务的对外销售价格为5分钱一条。不过根据记者的暗访,一条垃圾短信的价格可低至三四分钱。

林方对此详细解释说,“垃圾短信背后隐藏着很长的利益链,全国一年近2000亿条的群发短信量。如果运营商和代理商之间没有任何利益瓜葛,这么多的发送量是不可能顺利发出的。现在运营商集团层面要求这种短信的价格不得低于5分钱,不过市面上很多报价不正常的短信群发代理公司,却基本上以4分、3分的价格在卖。代理商们不会做赔本生意,如果没有运营商的返点,这种价格是根本不可能做出来的。同时,只要有返点,就肯定有腐败。”

他同时透露,行业通常的潜规则是,运营商返点给代理商,代理商再私下拿出大头回头感谢运营商里面的关键性人物。

利益是一方面,KPI压力是另一方面

目前,我国电信运营商利用KPI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把对部门或员工绩效的评估简化为对几个关键指标的考核。这种方式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导致了电信运营商很多工作均围绕着关键指标进行分配。

林方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运营商传统的话音业务收入下滑得非常厉害,而短信群发业务正好可以很好地弥补这块下滑缺口,“每年集团都要制定收入任务,其后再层层分解,集团分解到省公司、省公司要分解到地市级。问题最终暴露在了地市级层面,为了达成收入目标,地市级层面必须千万百计地拉收入,而垃圾短信就成为了其拉收入的一大动力源。其实运营商也怕垃圾短信被用户投诉,但收入压力太大了,所以他们只能铤而走险。”

林方说,用一季度全国短信总量2321亿条减去点对点短信量1247亿条,便会得到1074亿的结果,而这一数字就是来自运营商短信平台端口的群发信息总量。“在这些群发短信中,保守地说,垃圾短信占有50%,这也就意味着,运营商每季度向用户发送垃圾短信近500亿条,一年将累计达近2000亿条,而这将会给运营商每年带来几百亿元的创收。”

用户手机信息是怎么被泄露的?

追踪垃圾短信泛滥背后的利益链条,有一个环节不能被忽视:短信群发公司究竟是如何获悉用户的手机号码信息?事实上,盗卖用户手机号码在内的个人信息,早已成为一个公开的生意。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后发现,目前用户个人信息外泄主要存在以下三种途径:

一、互联网注册信息

互联网用户在访问网站并进行注册时,网站通常会要求其提供大量的个人信息,这些个人信息被提交后,通常会被网站存储。如果黑客入侵网站的数据库,就能够看到后台的数据,从而调取用户的注册名和密码等资料。同时,也不排除网站恶意倒卖用户信息的可能性。

此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商家套取用户个人信息的手段也花样翻新。目前,在淘宝网等电子商务网站上,用户经常能购买到一些“低价、超值”的商品,殊不知,这些商家可能只是打着 “1元包邮”“9.9元包邮”等口号为幌子,行大量收集用户个人姓名、住址、电话等信息之实,然后将收集到的用户个人信息进行倒卖变现。

二、企业资料外泄

三、智能手机泄密

根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公布的数据,目前有66.9%的智能手机移动应用在抓取用户隐私数据,而其中高达34.5%的移动应用有“隐私越轨”行为。

据了解,很多手机应用程序向用户都会要求实际功能以外的权限,获取如用户位置、设备序列号、通讯录、短信记录等,并默认地上传用户隐私。

其中部分恶意软件甚至能在后台窃取用户手机通讯录的信息并转发到指定的服务器,让不法商家能够大量收集用户的手机号码信息。

MySQL

document.cookie

前端面试准备